近年來,國內自主品牌海外專利數量出現了明顯增長,在知識產權戰略部署上也有不少可喜的新動向。這既能提高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更好保障自己的權益。但來自海外的數據顯示,相對于中國經濟規模而言,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申請專利的數量仍然太少,申請的目的國家或地區分布很不均勻,相對集中在歐美等少數幾個國家或地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領域集中主要在通信技術。
應該說,從知識產權角度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中國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2009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如向國外申請專利專項資金,扶持企業加速海外布局。4年前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至今仍吸引著諸多業內人士的眼球。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著力在新一輪更高層次上的競賽中搶占先機,積極創造和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知識產權已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目前,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各國均不同程度出臺或實施了促進本國企業對外專利申請的政策或舉措。日本在各個時期都推出了在國外申請專利、獲取專利的計劃和目標。譬如,在本國經濟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通過專利技術的海外布局,不但保持很高的投資收益,同時在保證可持續創新的情況下保持了這一“國家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
正如日本豐田汽車在進軍泰國、印尼等國市場的時候,會在目標國先期注冊一批專利以在未來的市場中搶得先機,可見知識產權對汽車企業的意義不僅是技術層面,更關系到整個企業的戰略部署。就目前國內自主品牌海外專利布局而言,仍存在諸多制約瓶頸,一方面,雖然有近萬人的專利代理隊伍,但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專業人才仍然嚴重不足,尤其是國內適應對外專利申請需要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并且大部分從業者經歷較短、業務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自主品牌全球化專利申請策略的需要。另一方面,很多“中國制造”的產品缺乏創新性,企業為爭奪市場一味打價格戰,失去定價話語權的同時也失去了利潤,利潤越低企業就越沒有申請專利的積極性,而產品在沒有專利保護的情況下一旦進入海外市場,往往會遭到國際競爭對手的“封殺”,企業甚至要承受高額的專利侵權索賠損失。
應該看到,專利布局已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先發企業搶占制高點的首選策略,在海外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專利之爭的陣痛后,如今進軍海外市場,“兵馬”未動“專利”先行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共識。與中國走向海外市場企業的數量以及歐、美等地區和國家的國外專利情況相比,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仍然較少,獲得授權的專利則更少,專利布局仍顯薄弱。因此,中國企業要想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必須進一步加強海外專利布局,避免“短板效應”。
一方面,目前中國很多企業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還較弱,在有效利用專利制度來維護和爭取企業自身權益方面還有待提高,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專利申請途徑,在專利申請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至關重要。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知識產權數據信息,實時跟蹤最前沿的專利技術和對實效專利文獻檢索分析,對每項專利在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作用作出系統的判斷,并在海外市場抓緊進行專利布局,為以后開拓海外市場創造條件。
- 上一篇: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亟須理論引領實踐
- 下一篇:知識產權: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