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互聯網知識產權,應當成為青年人的態度和新時尚,同時,為正版付費更應該成為法治環境中的一種習慣。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8%的受訪者以前免費下載過音樂、電影、游戲、軟件、書籍等數字資源,63.1%的受訪者認為,消費正版資源應是一種青年人的態度和新時尚,82.6%的受訪者表示會養成為正版數字資源付費的習慣。
互聯網發展20年來,版權保護缺位始終是繞不開的煩惱。在“免費才是王道”的理念引導下,各式各樣的“拿來主義”大行其道。倘若單純秉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拿自己的東西與網友免費分享,當然無可厚非。但大肆無償“搬運”別人的東西來做“慈善”、博眼球,性質則有根本區別。實際上,縱觀很多網站,無論打著“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旗號,還是蒙著“僅供學習交流觀摩娛樂使用”的遮羞布,其“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通過網絡信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侵權實質都是顯而易見的。
免費,并不天然占有道德制高點。更何況“免費”二字根本禁不起推敲。雖然許多免費平臺誕生伊始可能出于興趣使然,但一旦攤子做大、名氣漸長,做流量文章、發“注意力經濟”之財就成為必然選擇。無論從哪方面看,“免費”都是站不住腳,也是不可持續的?;ヂ摼W產業的長遠發展,必須要以源源不斷的內容生產為支撐?!鞍徇\工”即便能將內容傳播得更廣、更遠,卻也極大削減了生產者的經濟利益,嚴重挫敗其生產熱情。任由剽竊披著免費的外衣等潛在隱患不斷積累,怕會積患成災。一旦形成了系統性威脅,犧牲的就絕不僅僅是著作權人的利益,而是全體網民的利益。
青年人是互聯網上消費文化產品較多的群體,同時,青年人應有引領社會正義感的行為和理想。因此,保護互聯網上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倡導為正版產品付費使用,應當成為青年人的態度和新時尚。同時,為正版付費更應該成為法治環境中的一種習慣。近年來,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一直處在修訂中,針對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重點內容。只有不斷規范互聯網數字產權的保護和應用,才能帶來網絡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 上一篇:“互聯網+”時代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 下一篇:“偶得”作詩,版權歸誰?